首页 / 追寻新闻 / 多地巧用数据增信“密钥”精准破解银企信息壁垒

多地巧用数据增信“密钥”精准破解银企信息壁垒

追寻资料
追寻资料管理员

  本报记者 田 鹏

  近日,湖北印发《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依靠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两手并用,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评估模型和风险分担机制,更好地支撑“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让广大中小企业依靠其自身商业价值就能获得信用贷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也是各部门、各地始终全力攻坚、力求突破的关键挑战。今年以来,围绕这一难题,各部门、各地纷纷出谋划策,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强化财政支持与风险分担、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和优化金融政策环境等方式方法,着力为中小企业融资“舒筋通络”。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往往由于难以全面掌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无法对其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所以较难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通过数据增信,能够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壁垒,让银行得以精准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各地积极探索数据增信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与偿债能力。在此背景下,数据增信成为破题关键。

  《实施办法》提出,依托“鄂融通”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运行平台,为中小企业和银行机构提供商业价值评价、贷款业务办理以及风险补偿等服务;明确涉企数据、政务数据、金融数据、市场化数据的归集方式、共享途径、责任主体及相关要求,夯实底层数据支撑,确保企业画像“画得准”、评价模型“跑得通”。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金融服务在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时,常常依赖人力以及分行支行的运营模式,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昂的人力成本。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难以准确判定,进一步推高对其授信的成本。而借助数据增信手段,能够助力金融机构深入洞悉企业信息,精确判断风险状况,从而拥有授信的底气,成功化解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以及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

  除湖北外,今年以来,还有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积极开展数据增信模式探索。例如,青岛于4月份印发《青岛市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若干措施》,围绕加强融资信用服务统一平台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深化信用数据价值开发应用、拓展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若干举措,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

  随着各地不断深入探索,数据增信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愈发突出。全联征信分析团队认为,数字经济与信用科技的协同效应将重塑中小微企业融资生态,技术赋能、场景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进步将为数据征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金融创新齐头并进

  数据增信只是各地多管齐下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开端。今年以来,在强化数据运用的同时,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正逐渐形成一股合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一方面,多地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例如,上海于3月份印发《关于深化融资畅通工程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投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服务重点、推进对外开放、加大政策供给、强化监管引领六大方面提出20条举措,进一步促进融资畅通,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3月份,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推出三项举措,包括允许信用债ETF试点开展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拓宽受信用保护债券回购范围,暂免部分债券登记结算费用。

多地巧用数据增信“密钥”精准破解银企信息壁垒

  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于丽峰看来,相关举措将覆盖更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利于提高AA级受信用保护债券的投资吸引力和流动性,激发更多基于AA级债券的信用保护工具创设和对此类债券的投资需求,进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降低AA级发行人的融资难度。

多地巧用数据增信“密钥”精准破解银企信息壁垒

  此外,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众多银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

  展望未来,随着各地在数据增信、政策扶持、产品创新以及服务优化等多方面不断创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得到进一步有效缓解。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将不断深化,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为中小企业打造更加畅通、多元、低成本的融资环境。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