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机构看好A股韧性 资金共识有望逐步形成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汪友若
上周,A股市场呈现缩量盘整走势,大消费主线持续走强,科技与金融板块盘中也有所表现。展望后市,内资机构认为,近期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大举增持,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形成市场预期的稳定锚,下行风险可控,上涨有空间。
与此同时,在不少外资机构看来,虽然市场波动仍存,但中国股市长期将保持韧性,维持对中国资产的超配评级。他们认为,这得益于政策对市场的充分支持,以及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看法的转变。
内资机构:等待资金共识逐步形成
“4月7日市场大幅调整后,A股迅速回到了长期高性价比区域,市场对悲观预期的计价基本到位。但超跌反弹后仍需磨底,上周市场已进入磨底阶段。”申万宏源证券在报告中写道。
该机构判断,后续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扰动仍存,这也是磨底阶段A股需要消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活跃资金仍在等待凝聚市场共识的主线逐步形成,消费和科技大概率成为资金汇集的方向。
中信证券表示,从资金面来看,在中央汇金大举增持下,4月7日以来被动ETF资金快速流入。4月7日至18日,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宽基ETF累计净流入1500亿元;以“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宽基ETF累计净流入491亿元;行业、主题类ETF累计净流入51亿元。
上市公司也在更加积极地使用回购增持贷款。中信证券统计显示,截至4月18日,2024年10月以来共482家上市公司参与使用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达到1065.8亿元。4月7日以来增持回购贷款使用节奏加快,共73家上市公司参与使用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225.96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值。
中信证券分析称,此轮中央汇金增持释放出两大信号:一是长期持有,且央行给予充分的流动性支持;二是无论海外市场如何波动,都坚定地稳定境内股票市场。“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认为投资者最终会形成共识并重建信心。”
外资机构:维持对中国资产的超配评级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也对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汇丰前海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兼中国区股票策略研究主管孙瑜认为,尽管目前关税形势多变且可能对企业盈利产生影响,但中国股市仍具韧性。
“目前市场波动仍存,但我们认为,中国股市长期来看将保持韧性。这得益于政策对市场的充分支持,以及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看法的广泛转变。全球投资者正从担忧中国出现日本式经济衰退,转向认可中国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孙瑜称。
路博迈集团在二季度股票市场展望中表示:“我们认为投资者在中国股票中的持仓比例仍相对较低,且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出现惊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我们对中国市场的观点为超配。”该机构分析称,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随着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正在出台中,消费者可能会有更多消费、减少储蓄的动力,从而推动零售销售增长,并使中国股市的涨势从科技板块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其团队表示,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但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该团队对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目标点位分别更新为75点和4300点,这意味着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潜在涨幅分别为12%、15%。总体而言,在当前环境下,A股的政策支持和估值吸引力使其更具投资价值。未来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中美贸易进展、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全球经济衰退或系统性下行的可能。
关注盈利确定性较强的板块
具体配置方面,中信证券提示称,4月至5月市场或迎来一轮筹码出清后的交易型机会,而下半年则是基于基本面逻辑做配置的最佳时间窗口。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先进制程、模拟芯片等科技自主可控方向;受益于欧洲资本开支扩张的基础工业品、电力设备等板块;食品、养殖等必选消费品以及水电、银行等红利资产或将表现占优。
东吴证券认为,近期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持续增持,释放出明确的政策维稳信号,形成市场预期的稳定锚。受益于ETF资金大幅流入的蓝筹权重股或是市场交易阻力最小的方向,建议投资者关注盈利能见度高、现金流充裕、具备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蓝筹标的。
招商证券预计,在有了类“平准基金”机制后,A股下行风险可控,上涨有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有三大方向值得投资者关注。首先是一季报业绩改善,局部景气度回升的行业,如券商、大消费、半导体等领域;其次是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较高的企业;最后是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的板块,如AI应用、人型机器、固态电池、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细分领域。
发表评论